柏克萊的日子|譚偉權演繹蔡繼光大學往事 以著名歷史事件總結成長體會

娛樂

撰文: 傅承嘉

發布時間: 7 小時前

最後更新: 3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蔡繼光導演認為《柏克萊的日子》搬上大舞台,是一個好時機面對自己並總結過去。(彭大偉攝)

推翻滿清、反越戰、保衞釣魚台等歷史事件之間看似沒有關連,但它們都是80年代新浪潮導演蔡繼光大學時期所探討或經歷過的世界大事。

幾十年過去,蔡繼光將以上自身感受寫成《柏克萊的日子》,除出版成書,並於下月搬上舞台劇。近日他就連同譚偉權(Gary)、羅頌欣等劇中演員分享今次舞台劇的心得和感受。

《柏克萊的日子》講述導演蔡繼光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唸英國文學時與同學們所經歷的真人真事。蔡導約20多年前希望將故事創作成電影劇本,但由於投資成本過大,未能覓得投資者。

以往經常演出音樂劇的譚偉權直言收到舞台劇《柏克萊的日子》的演出邀請時相當興奮,因為可以演出「純戲劇」。(彭大偉攝)

他就轉而以舞台劇形式去呈現故事,但搬上大舞台需要資金,因此他決定先將劇本出版成書,當書籍出版後,就自然有更大的吸引力尋求藝發局等機構資助。直至今年,劇本才得以搬上大舞台演出。

紀念張國榮陳百強

舞台劇定檔於9月初正式公演,蔡導認為這個公演日子非常好︰「我首部執導電影《喝采》,主角陳百強和張國榮都是9月初生日,對我有一份紀念的意義。」

年屆77歲的蔡導認為,在美國柏克萊大學讀書時所經歷的種種,都對他有着很大的影響。他認為過往未曾講過自己的故事,是一個好時機,面對自己並總結一下過去︰「因為1968年反越戰遊行,與華人學生組織保衞釣魚台運動,都得到世界各地的響應。」蔡導認為透過今次舞台劇分享自身的故事,觀眾亦可從中有所領會。

當譚偉權接演《柏克萊的日子》後,心中不禁感歎:「終於可以做舞台劇啦!」原來Gary跟朋友或Fans表示將會有新演出時,他們都以為又再演出音樂劇,因為自己以往做過太多類似劇,故今次除了有戲劇可做,也不需要再唱歌,Gary感到既開心又興奮。

羅頌欣的角色需要由24歲橫跨到50多歲,頗具挑戰性。(彭大偉攝)

至於女主角羅頌欣對有機會參演感到相當興奮,但又認為挑戰性極大︰「因為整個角色需要由24歲橫跨到50多歲,而且是一位病人。」她認為角色的心路歷程和情緒都有着很大的變化,因此都曾擔心未能應付角色,但慶幸劇中有不少舞台劇前輩支持自己。」

羅頌欣以往亦曾演出舞台劇,但今次需要唱歌,加上以四面台演出,她需要顧及的細節比以往的舞台劇多,但她認為是一個好機會讓演員實踐和鍛練。

麥紫筠算是今次舞台劇經驗最為豐富的演員,她早年畢業於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在學時期主要演話劇為主,畢業後就演音樂劇為多。《柏克萊的日子》對她而言,就是一齣「純粹的戲劇」。她自言喜歡講獨白︰「戲劇沒有音樂和舞蹈的包裝,只得一堆文字作獨白,因此我非常享受做戲劇的企劃。」直言收到劇本時見到不只有一段獨白的時候,感到特別開心。

麥紫筠過往同樣演音樂劇為主,當留意到《柏克萊的日子》劇本中大量的獨白時,她感到特別開心。(彭大偉攝)

跟觀眾同呼同吸

整個舞台劇的故事大綱都圍繞着不少歷史背景,當問到各演員有否被歷史考起,Gary隨即介紹今次舞台劇的「歷史擔當」兼娛圈初出道新人蔡子軒。

剛從浸會大學環球熒幕演技藝術系畢業的他,過往曾有過幾次舞台演出。當他留意到劇中的大量的歷史背景時,感到既興奮又恐懼。「由於我中學時副修歷史,所見當我睇到劇本中的歷史元素,就好似見到以前溫書見過的內容,所以未算是太大難題。問題卻在於我要如何將這些歷史演繹出來。」

樂悠悠在劇中就飾演一位嬉皮士,作為「動作擔當」的同時,亦希望藉角色帶出當年美國的反戰主義。(彭大偉攝)

蔡子軒認為導演將歷史寫入劇本中,一定有其希望表達的信息,從而警惕世人。

劇中亦不乏動作場口,作為「動作擔當」的樂悠悠,在劇中就飾演一位嬉皮士,他認為角色代表着70年代美國反戰的精神,在準備角色時,他會跟一些經歷過反戰時期的人聊天,從中了解當時反越戰的背後細節。他又表示相當珍惜今次有份出演的機會。

娛圈新人蔡子軒是今次舞台劇的舞台劇的「歷史擔當」,堅負起向觀眾演繹的重任。(彭大偉攝)

一眾演員都表示希望觀眾能夠親身入場跟一眾演員「同呼同吸」,感受導演透過劇作當中帶出的多個信息,並認為《柏克萊的日子》是一個豐富而且關於「人」的故事。透過入場感受不同人物之間的關係,投入到故事當中。

他們形容《柏克萊的日子》就如一個巨型漢堡包,有好多層(次),相信觀眾憑著自身的經歷和期望,自然會得着到故事背後不同的信息。

最新影片推介: